自贡市天工艺术品有限公司

自贡扎染产品捧回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优秀奖”
来源: | 作者:pmt92fefa | 发布时间: 2014-01-03 | 1337 次浏览 | 分享到:
今年5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向徐仁杰颁发了“扎染色彩调配”发明专利证书

获奖作品“盐场古韵”


染制后的成品

  近日.从湖北武汉传回喜讯,在第十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中国民间扎染艺术家、自贡市天工艺术品公司总经理徐仁杰创作设计的扎染卷轴画“盐场古韵”荣获2013“国信·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优秀奖”。
  今年5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向徐仁杰颁发了“扎染色彩调配”发明专利证书.在此次博览会上.陈列出展了徐仁杰运用专利技术制作的扎染卷轴画“盐场古韵”、“汉车马”两幅专利作品.






扎染工艺局部制作流程

  申请专利  上百次试验创新染色工艺
  从2011年申请专利,到2013年5月由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专利,中间等待了两年的时间。
  “传统扎染的多种染色工艺,有几种色就在各种色彩的染液中染几次,这种方法称为‘多彩多浴法’。”徐仁杰介绍说,传统扎染的民间扎制手法和染制技术因工艺局限,古朴有余而清新不足,而且这种染织法燃料和用水消耗大,工人劳动负荷沉重,导致成本增高。
  从事扎染近30年的徐仁杰,在长期生产染制实践中发现,在同等条件下,由于染液对平面布匹和已捆扎的布料染织渗透能力不一致造成染色差,恰好能巧妙形成一种独特的扎染染色新工艺,利用独特配色技术配置染液,染色则呈现出两种或及其以上色彩。经过上百次试验,掌握染料配比,一种带有刨新技术的“一浴呈显多彩染织法”应运而生。
  记者在自贡市天工艺术品公司的生产间看到,工人们使用这种新型染织法只是通过一次染浴,在成品上就可显现两种或更多的色彩,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新颖的色彩呈现出黑、白、灰三色调艺术效果,使平面画面立体感更强、更有质感,“与原来相同生产工艺比较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节约燃料30%以上,水消耗减少40%,更节能减排,同时,这种发明与传统的点色和多次染浴的关键不同点在于它的图案线条是彩色的而非原布色,更加提升了扎染艺术品位。”徐仁杰说。
  由新型染织法生产的扎染工艺品也得到了专家和市场的认可,曾获得全国工艺美术博览会铜奖、四川省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和首届四川省(特色工艺)城市文化名片。

  不断探索  自贡扎染走向世界
  “撮揉以线结之,而后染色,既染则介其结,结处皆原色,余则人染其色斑斓谓之缬。”早在《资治通鉴》中,就对扎染工艺及其形成有着细致的描述,扎染,顾名思义,既扎又染,扎工双手对纺织物施以巧力,或折叠,或缠绕,各种传统定制的工艺和图形均在艺人的手指间产生。
  据徐仁杰介绍,自贡扎染工艺源自民间手工技艺,采用扎、绞、缝、叠等传统手法既扎又染,在染制过程中,它有别于蜡染、夹染、浆染,在染制过程中,由于扎的部位、未扎部位与施力的松紧程度致使染液渗透不一,特别是多次扎缬套色后形成色与力的碰撞,先染的色彩与后染的色彩交融,形成千变万化的染色差异,色晕效果在织物上有着神奇的体现。
  上世纪80年代,自贡扎染就走上了一条探索改革之路,在品种上勇于探索,在面料上将棉、麻、丝、缎等新材质开发运用,题材图案采用传统与现代化设计多元化,染色涉及多色调和多色彩调配,形成了以针代笔、色彩斑斓、扎痕耐久、晕色朦胧的独特风格而有别于异地扎染。90年代,自贡扎染发展在产值、产量、效益、创新门类等方面都发展到了高峰。
  近年来,被誉为自贡“小三绝”之一的自贡扎染不断改进工艺,创新品种,“一浴多彩扎染”、“皮革扎染”、“夹染”等工艺的应用,使自贡扎染的质量跃上了新台阶,扎染产品远销欧美、澳大利亚、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台等地。近30年来,自贡扎染先后荣获“国家旅游优质产品”、“全国民族用品”、“中国创造珍贵艺术品AAA”等国家和省部级多项大奖,在2007年“自贡扎染工艺”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贡晚报记者 陈莉媛   摄影叶 卫东)